欢迎访问苏州摩登纺织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512-62111163
News Center新闻中心

中国纺织机械设备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5 15:08:30

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主要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中,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减速器是制约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的重要因素,研究减速器,不仅仅需要好的设备,更要有好的材料和工艺,材料需要绝对的耐磨。而这些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赶上国外的技术的。”

  2、人与机器的艰难磨合

  2007年,唯美董事长黄建平去国外考察了一圈,惊叹于西方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回来就花400多万引进了七八台自动化设备,却遭遇部分中层的反对。

  “一台机少则十几万,多则五六十万,就减几个人划不来。”当时生产车间主任也有此微词。更困难的是,像戴朝智这样的工人有的不想,有的不懂怎么操作机器:“我浑身是劲,这么一抬、一搬就搞定的事情,怎么要那么麻烦来操作呢?”

  钟伟强说刚启用新生产线那会,“老卡”,严重时不得不停线检修,瓷砖厂的窑炉24小时运转不能停,空窑运行一分钟就是5000多块的能源和设备维护成本。三番五次下来,工人都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原始状态,机器就这么闲置下来,不到一年时间不得不拆掉,400多万的机器就被打入“冷宫”。

  陈舞琴告诉记者,在机器人刚进入澳美高新的生产车间之初,工人会因为害怕而不敢靠近,担心因为自己操作不当而弄坏这新科技。而且,操控机器人的编码对工人而言几近天书,更增加了彼此间的疏离。

  然而,历经近半年的磨合,如今两者的关系已愈发紧密。尽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机器人的高效运转依然离不开人的配合。


Copyright ©2021-2024 苏州摩登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13200号-1